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、声学、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,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,(如指纹、人脸、虹膜等)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。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,人类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,因此生物识别认证技术较传统认证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。生物识别系统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,提取其特征并且转化成数字代码,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。生物识别系统逐渐应用于商业上的授权控制如门禁、企业考勤管理系统安全认证等领域。常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有手形识别、指纹识别、人脸识别、虹膜识别等。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高效、安全、便捷的身份认证技术,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意义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,生物识别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
指纹识别技术:是指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路,其纹线的起点、终点、分叉、结合等被称为细节特征点。每个人的指纹细节特征点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,每个人的指纹不完全相同。指纹识别原理类型有:
光学识别原理:通过光学镜头采集指纹的图像,光线照射到指纹表面,指纹的凸起和凹下部分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程度不同,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图像,进而提取特征进行识别。
电容式识别原理:利用手指与电容传感器表面形成的电容值变化来获取指纹信息。指纹的凸起部分与传感器距离近,电容值大;凹下部分距离远,电容值小,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分布来生成指纹图像。
超声波识别原理:向手指发射超声波,超声波在指纹表面和皮肤内部传播时,遇到不同介质会产生反射和散射。根据反射波的时间、强度等信息,构建出指纹的三维图像,能穿透皮肤表面,甚至可以识别脏污或受损的指纹。
指纹识别工作流程:
图像采集:使用指纹采集设备,如光学指纹采集仪、电容式指纹传感器等,将手指放在采集设备上,获取指纹的原始图像。
图像预处理:对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,包括去除噪声、二值化、归一化等操作,以提高图像的质量,便于后续的特征提取。
特征提取: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指纹的特征点,如纹线的端点、分叉点等,形成特征模板。
特征匹配:将提取的特征模板与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指纹模板进行比对,计算两者之间的相似度。如果相似度超过设定的阈值,则认为匹配成功,否则匹配失败。
指纹识别技术特点:
唯一性高:每个人的指纹都独一无二,重复率极低,误识别率低,能够准确地识别身份。
稳定性强:指纹在人的一生中基本保持不变,不会因年龄、环境等因素而发生明显变化,可靠性高。
采集方便:指纹采集设备简单,操作便捷,用户只需将手指放在采集器上即可完成采集,易于被接受。
易受损伤影响:指纹可能会因磨损、割伤、烧伤等原因而受损,导致识别失败。
存在伪造风险:虽然难度较大,但通过制作假指纹等手段,有可能骗过指纹识别系统。
接触式采集有卫生隐患:接触式指纹采集方式可能会在采集设备上留下指纹痕迹,存在卫生问题,也可能被他人利用获取指纹信息。